测报警。为此,将粒子计数测量技术用于火灾探测,采用主动吸气式方法缩短被测物到达探测传感器的时间,利用气体和气体成分进行火灾早期阶段生成物或构成火灾要素方面的火灾探测技术研究,前景也看好。在研究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同时,将火灾探测报警分成火灾探测报警和火灾预报两个阶段,会更有力地促进早期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
2.5、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研究大有可为的几个方面
(1)非洁净环境的超早期报警问题;
(2)对于移动危险品及化学灾害事故的预测与探测报警问题;
(3)地下及太空间建筑等复杂场所的火灾超早期探测报警问题;
(4)城市和地区自动报警联网问题。
3、火灾自动报警联网监控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已有多家科研院所和厂家致力于研发适合我国消防领域特点的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及相关产品,在部分城市建立了火灾报警监控网络系统,在消防监控和灭火救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火灾报警监控网络系统一般由火灾报警监控终端(亦称为火警传输设备,简称监控终端)、报警监控通信网、报警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对于火灾自动报警联网监控技术,可以从设备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方式、系统中心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3.1、设备数据采集
监控终端一般设置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与用户单位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连接,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设备运行及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采集,将运行数据和报警信息通过报警监控通信网传送至火灾报警监控中心。监控终端应用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有模拟量监测和串行数据通信两种方式。目前使用中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一般都备有用于指示设备运行状态或控制自动消防设备的输出接点。监控终端正是利用这些无源或有源输出接点,通过检测电流、电压或通断的方法实现对火灾探测报警设备运行和报警状态的监测。
模拟量监测方式简单有效,易于实现,被广泛采用。但这种方式,只能了解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备的简单工作状态(如运行、故障、报警等),尚不能满足当前消防部门的消防安全监管需求。
通过串行数据通信(RS-232、RS-422、RS-485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弥补模拟监测方式的不足。利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对外串行数据通信接口,监控终端可以与其实现数据互通互联,通过剖析火灾探测报警设备的数据通信协议,可以从输出数据中得到报警部位、报警类型、系统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工作记录等信息。这些信息为判别火警真伪、了解报警点位置、掌握设备具体运行情况带来极大方便,从而为缩短报警时间,准确迅速扑救火灾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但由于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备生产厂家众多,型号多样,其对外数据通信协议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所以给监控终端应用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带来了极大不便,这已成为严重制约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系统推广应用的难点。在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领域,提高监控终端对输出数据通信协议的兼容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2、网络传输方式
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网络系统中,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有线通信方式一般是通过公众电话网(PSTN)进行监控终端与报警监控中心间的数据传输。此种方式可以利用用户原有的电话通信线路,具有安装调试简便、易于维护等特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监控终端的设备成本,用户容易接受。目前有线通信已成为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系统的主要网络传输方式。但对于使用内部交换分机的用户,监护中心对监控终端的巡检操作受到限制。
无线通信方式中比较常用的有常规通信(无线数传电台)、集群通信、GSM的短信息业务三种。相对于有线通信方式,上述三种无线通信方式均需在数据调制解调传输的基础上配备无线通信电台或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