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灭火、救援行动的准确性、有效性,减少盲目性,消防指挥中心应建立比较完备的消防地理信息系统,对其功能不断完善,并在实际应用领域不断地拓展。
一、要建立符合消防属性的地理信息系统。所谓消防属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应当包括地理信息,消火栓信息,天然水源、人工水源、消防码头的信息,地下输水管道和可燃气体管道的信息,消防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信息等内容。消防地理信息系统应当包含消防实力、化学危险品、抢险救援预案等数据库,并要与当地电话号码信息库相链接,接警时能随时准确地反映报警电话的位置、单位或名称。指挥中心应在消防调度指挥系统中修正起火单位或地址,能正确反映起火单位周围的客观情况,并能快速传输到中队终端,在出动命令单上,既要有起火单位名称、地址、燃烧物质等文字内容,还要有其单位所在位置的地图信息。电子地图的比例要适当,比例过大不能完全反映出动命令所需的信息,比例过小显示内容太细太杂,反而难以反映出起火单位周围的具体概况。仅以苏州支队的消防电子地图为例,他们根据当地的地域,采用1∶2500的比例,正好能在A4纸的出动命令上反映出火场周围300米范围的概况,中队指挥员可以参照这张出动命令,在途中就布置战斗车辆停靠水源的位置,或选择直接出水或接力供水等战斗模式,为中队途中指挥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消防地理信息系统要突出反映消防重点的信息。消防重点主要指消防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它们既是火灾预防的重点,又是灭火救援的重点。消防地理信息系统不能面面俱到,一般单位只要反映出周围的基本情况即可,而消防重点单位要比较详细地反映出该单位的方略图、平面图、立面图、三维图、作战图和其他信息。因此,消防部门要将消防地理信息系统,特别是重点单位的电子地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把消防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经常不断地采集消防重点的平面图、三维图、道路、水源、危险源及处置预案等相关信息,建立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水电配合、环保检测的消防联动应急机制,提高智能化决策水平。要结合制定灭火作战预案,借助建筑设计的电子文档、设计图纸或后期人工绘制的图纸,把车间、仓库、房间、通道尽可能地录入消防地理信息系统中,尽量做到能细则细。郊区乡(镇)、村由于比例的关系,一般在消防地理信息系统中很难全部反映出来,可以按照消防重点的信息采集方法录入消防地理信息系统。消防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乡(镇)、村的地理信息系统,应当在电子地图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上显示上述信息,如果这些地方发生了火灾,电子地图和数据库除了显示基本概况外,还能自动地显示这些地区或单位的方略图、平面图、三维图和厂房、民房甚至起火房间、疏散通道以及抢险救援的详细信息,从而为灭火作战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做到系统、科学地处置灾情。
三、消防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子地图应与高空了望系统同步应用。目前,许多城市为了便于观察火情而增设了高空了望系统,但是报警后电子地图显示和高空了望这两者还没有实现同步。报警后,在电子地图上虽然能显示起火单位周围的概况,而高空了望因为了望点少而城市地域大,一般不能一下子找到起火地址,仅靠人工搜索定位难、速度慢,影响指挥决策。如对高空了望系统编制一套自动搜索定位软件,在确认起火地址后,高空了望摄像机可自动搜索到起火地点,并加以定位,这样就能使基地指挥更加直观,更加有针对性。火场所需装备、灭火剂及其他物资也能及时调集,从而为指挥决策赢得时间,争取灭火指挥的[FS:PAGE]主动权,同时还能完整地记录灭火的全过程。
四、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消防地理信息系统